环球时报社评:因为有高考,中国社会深处充满希望
原标题:社评:因为有高考,中国社会深处充满希望
2020年高考星期二开始举行。仍在持续的全球疫情是它的大背景,山东冒名顶替上大学案的这一拨激烈舆情是它的意外伴音,但拖了整整一个月的高考最终有序举行,是中国社会遇到再大困难也能够驾驭、人民总是以积极向上整体态度面对挑战的写照。
高考形成的是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最大规模的人群聚集,1071万考生将在同一时间聚集在中国各地的考场上,各地的防疫措施肯定少不了。然而相信绝大多数考生及家长们已经不太担心防疫方面的安全了,中国近几个月来的出色措施有效控制了整体防疫形势,建立起了人们对安全高考的信心。
山东冒名顶替案引起舆论的强烈愤慨,部分已查清案件的当年涉案人已经遭到处理,调查仍在进行中。中国官民对高考舞弊的零容忍态度高度一致,当年旧案曝光后被强有力追溯,并且在舆论上非常轰动,客观上成为了通过“杀一儆百”来强化高考公平神圣不可侵犯的特殊过程。
客观说,高考一直存在种种问题和争议,但它长期以来不失为中国维护社会公平、促进阶层流动的最大制度性保障。中国人真是没少骂高考,但是回过头来一总结,绝大多数人又都会感叹,高考是中国最好的东西之一。这个国家幸亏有它,我们的社会深处才充满希望,无数人的人生无论起点在哪里,都有了一个社会为我们安排的奋斗路径和方向。
中国人非常信任高考的整体公平,正因为这样,无数家庭不经思索就把孩子从很小年纪开始安排到通往高考的道路上。也正因如此,当听说还有冒名顶替上学的这种猫腻时,人们愤怒了,要求政府一查到底,决不姑息任何作奸犯科者。
当山东爆出十几年前甚至二十几年前的冒名顶替上学丑闻时,人们感受到的是即时的痛,全然没有事情的遥远感,就是因为高考与人们的利益贴得太近了,它几乎就是社会公平的代名词。
所以在今年把保障高考公平的话题再一次放到最突出的位置,既是最大限度巩固高考制度公平的现实需要,也是对公众心理上强烈安全需求的应有回应。中国社会的集体安全感离不开一份对高考公平将得到捍卫的坚定预期。
其实大多数国人都清楚,随着技术进步和人口管理的现代化,十几年前的那种冒名顶替上学在今天已经几乎不可能了。不过人们有理由要求高考公平得到更加绝对的保障,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破坏高考制度的丑闻都会对公众的信心造成比过去更为严重的冲击。
事实证明,高考公平远不仅仅是规则公平,以及对规则公平的技术性保障,它还是社会治理的系统工程。人们永远都会有具体的意见和不满意,政府方面不能够把高考已经相对很公平了作为与公众对话的一种资本。认真呼应公众每一个时期的具体关切,把每一个具体问题解决好,政府实际上只有与公众对话的这一种方式。
国家需要把信息管理现代化的成果和治理腐败等社会建设的成果都第一时间转化成高考公平的保障,并且在这个领域充分鼓励舆论监督。各地政府无需急着得到公众竖起的大拇指,只要高考公平越做越好,这样的大拇指一定会在人心中高高竖起来。
-
来自吉林省和龙市的网友:
nice!
-
来自四川省万源市的网友:
来看一下
-
来自贵州省都匀市的网友:
写的不错,支持
-
来自甘肃省合作市的网友:
支持一下
-
来自黑龙江省宁安市的网友:
还不错哦
-
来自安徽省宁国市的网友:
太优秀了!很多观点都记下了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您联系我们之后24小时内予以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